“书画之乡”湖州为何年年祭祀大秦开国名将蒙恬?

2018/10/26

 “黄道吉日,笔祖洪福。有请蒙恬公!奏乐” 10月24日,是农历9月16日,湖笔之乡湖州市善琏镇蒙公祠内一年一度的“华夏笔工祭笔祖”仪式正在举行。“祭笔祖”也称“蒙恬会”,是湖笔界为纪念笔祖蒙恬将军而设。
 
领祭为“蒙恬将军”开光、整冠、洗尘、净身、宣祭文、润笔。接着湖笔世家、国家级传承人、众多湖笔企业代表为笔祖蒙恬敬奉“祭品”,祭拜恩祖蒙恬公。百名笔工统一古代笔工服饰,敬香祈福,焚笔祭拜。数十名“秦代将军”身穿秦代兵服,护着蒙恬神像,持禁牌、令旗及全副栾驾,气氛十分庄严隆重。
 
将军“制笔”名传千年
 
“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 湖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哺育或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吴昌硕、沈尹默、费新我等一批书画大家,谱写了璀璨的书画文化。而作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积淀着数百年制笔业与书画史的文化传承,也在中华大地赓续绵延、生生不息。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因湖笔名扬四海,早在明孝宗弘治年间的《湖州府志》便有记载:“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州人,其地名善琏村。”这里几乎家家出笔工,人人会制笔,凭着精湛的湖笔制作工艺及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湖笔文化。
 
 
湖州善琏百姓为何年年祭奠大秦帝国的开国大将蒙恬?相传,秦军大将蒙恬奉皇命携银万两南下收购古玩,沿途目睹乡村灾情泛滥,民不聊生,蒙恬顿生怜悯之情,将皇银悉数分发,救济灾民。此举令蒙恬身负欺君之罪,难以回京面君,便择善琏西堡村“永欣寺“小住。期间,蒙恬与村中一漆匠的独生女卜香莲相识相恋。偶然的一次,蒙恬发现一撮山兔毛搁在树枝上,使顺手取下,端详凝思。若把兔毛制成笔,写诗作文不就可免手刻之苦吗?于是,他匆匆来到香莲家,用丝线把兔毛扎在树枝上,取来锅灰、白帛书写起来。然而兔毛上有油质,怎样写都很难落墨,蒙恬懊丧地把笔搁在窗台上,笔却不慎落入窗外的石灰缸内。次日,香莲把笔捡回洗去石灰,沾上锅墨也写了起来,字帛黑白分明,赫然在目。此后,蒙恬和香莲就开始潜心研制毛笔。他们先把枝条改成竹杆,把笔头纳入竹管内,用石灰水浸兔毛,用梳子梳理兔毛,还按玉簪的样子制成择笔刀。冬去春来、年复一年的实践改进,终于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制笔工艺,并将制笔技术传给了乡亲们。此后的两千多年来,善琏镇上便家家有笔工,人人会制笔,一直流传至今,当地百姓也享受着制笔带来的财富和荣耀。
 
 
当地笔工为了纪念蒙恬与夫人,在村西建有蒙公祠,绕村而过的小河易名为蒙溪,于是蒙溪又成了善琏的别称。相传农历3月16日与9月16日是蒙恬和卜香莲的生日,村民们便举行盛大敬神庙会,以纪念他们的笔祖。据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载:蒙恬始作秦笔,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谓之“苍毫”。因此,旧时制笔行业中,蒙恬被供奉为行业祖师爷。
 
昔日“妙笔生花”如今“妙笔生金”
 
元代时期的善琏更是到达鼎峰,笔工冯应科善制笔,妙绝天下,是见著文字记载最早的湖州善琏笔工,也是当时被推崇为制笔技艺第一人的湖笔笔工的代表。时人称赵子昂的字、钱舜举画、冯应科笔为吴兴三绝。处于社会底层的笔工,竟被与上层书画名家相提并论,可见其技艺之精、名望之高。近代文豪郭沫若先生生前十分喜爱湖笔,曾写下“湖上生花笔,姑苏发一枝”的赞美之词。启功、李苦禅、沙孟海等大批书画名家都喜爱湖笔,为善琏写下诗篇,留下墨宝,以表达他们对善琏湖笔的爱慕之情。
 
 
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名录,湖笔的保护和传承从此走上了规范的发展之路。近年来,湖州高度重视和发展湖笔产业,更加有力地保护了湖笔传统文化。“2015年6月,浙江首批特色小镇之‘湖笔小镇’花落善琏, 依底蕴而生的湖笔之都,开始了逐梦的旅程。”南浔区政府有关领导介绍,善琏坚持“无特色不小镇”的规划理念,依托江南水乡之境,国学文化之情,以国际化视野和大旅游战略来谋划布局,打造集湖笔文化体验、国学文化教育研修、康体养生以及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联结传统文化与时尚生活的创新型文化旅游小镇。
 
据了解,去年湖州市近百家湖笔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31.64%;生产湖笔1012.89万支,同比增长31.61%。“湖笔小镇”全年的旅游人数超过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亿元。
下一篇:跨界融合协同创新 紫泥春华中外博物馆艺术交流会在京举行
上一篇:“芸耕漫道”书画艺术精品展开展 书画名家现场泼墨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